那位愛吃五更腸旺的老伯—談大腸癌的營養治療
營養醫學碩士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劉博仁醫師
(版權歸作者 請勿任意轉載)

第一次看到范老伯,就覺得印象深刻,前上門牙因為手術麻醉而掉了一顆,兩側稀疏的頭髮使命的往前額梳過來,想要蓋住幾乎全禿了的光明頂,我看了他的病歷,是一位七十歲大腸癌的患者,已經做過手術。
台灣近五年來,大腸直腸癌無論在發生率及死亡率皆已上升至男性及女性的第三位,飲食逐漸西化,應該是大腸癌逐年增加的主因。
「劉大夫你好,我看你滿年輕的,聽朋友說你懂一些營養,我來找你想聽一聽你的意見。」老伯操著重重的外省口音,不過丹田還蠻有力的。
「伯伯,您今年才剛做完大手術完呀…」
我還沒說完,他就馬上回話:「劉大夫,我是很注意身體保養的,平時每天都打太極拳,早上一定喝一杯牛奶,平常愛喝茶,今年我因為肚子有些不舒服,到貴院腸胃科檢查,結果說大便有帶點血,然後做大腸鏡,好痛呀。」的確,大腸直腸鏡和胃鏡檢查是許多人的夢魘,不過現在許多醫院都有推出所謂的無痛式內視鏡檢查,「然後醫生說在右邊的大腸有一個腫瘤,建議我開刀,現在已經手術完了,他說是第一期,目前每二個月去追蹤…」
老伯的情形可以說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大腸癌通常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病患可能是以貧血、大便帶血、大便習慣改變、肚子痛來求醫,甚至已經體重下降才注意到。而有痔瘡常常會混淆,認為都是痔瘡惹的禍,此時一定要做直腸鏡或大腸鏡來排除腫瘤。老伯是右側昇結腸腫瘤,一般這裡的腫瘤不易早期發現,所以老伯是以第一期被發現實屬幸運。一般第一及第二期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是以開刀為主,治癒機會大。不過如果開刀後病理報告發現有局部淋巴結侵犯,則就屬於第三期大腸直腸癌,這一期在開刀後一個月左右,就會建議做半年左右的輔助性化學治療。現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通過兩項針對大腸直腸癌發展出來的單株抗體,使得大腸癌治療已進入所謂「標靶治療」時代。

「劉大夫,我平常因為牙齒不太好,所以吃的不算太多,我有個問題,因為書上說得大腸癌的病人吃肉比較多,我那我喜歡吃一些豬肝、豬腰子、豬腸子,尤其是五更腸旺,不知道腸旺跟我的腸癌有沒有關係?」老伯露出少了個牙令人發覷的笑容。
「目前的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與一些因子有關,像是高動物性脂肪食物、纖維質及鈣質攝取太少、維他命A、C、E及礦物質硒減少等,你剛剛說的豬肝、豬腰子、豬腸子應該盡量不要吃,如果牙齒不好,可多打些高纖蔬果汁來喝,深海魚肉可以多吃。」我說的很慢,希望老伯能聽懂,而蔬果內有許多的植物化素(phytochemicals),我認為也包含了許多類似標把治療的效應,相信未來研究會愈來愈多。
從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每天攝取膳食纖維少於25公克,以及每日攝取超過70公克脂肪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相對提高。高動物性脂肪食物因為會增加糞便中膽酸的濃度,而膽酸會促使大腸癌的產生,另外纖維素可與致癌物質結合,亦可吸附膽酸、膽固醇等有害物質,還可以增加糞便量。而鈣質可以結合膽酸和脂肪酸,進而減少大腸壁與此等膽酸接觸的時間,防止大腸癌的發生,這也是許多人想不道的好處。而抗氧化劑A、C、E及微量元素硒在抑制腸癌的研究也相當多。
「好,你說的我大概瞭解,開個刀真的很辛苦,現在真的要少吃肉了,那劉大夫要建議我另外補充些什麼?」這也是大部分來營養醫學門診最重要的要求。
我開了一些營養素處方給他。
總而言之, 要預防大腸癌,應該多攝取富含纖維素及維他命之新鮮蔬菜及水果、減少攝取高脂肪食物、不吃煙燻及醃製的食物、增加鈣的攝取、多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保持良好排便習慣。而以下高危險群也應該每年定期檢查糞便及大腸直腸鏡:
1.年齡在四十歲以上,不論男女。
2.個人過去有大腸息肉,或得過腸癌者。
3.個人過去患有潰瘍性結腸炎者。
4.女性得到胃癌、卵巢癌、乳癌、甲狀腺癌者。
5.個人接受過輸尿管與乙狀結腸吻合術者。
6.家中有至親患過大腸癌者。
7.有家族性息肉群症之病史者。
8.家中至親,得過胃癌、卵巢癌、乳癌者。
9.家中有兩人以上得過癌症者。
10. 女性第一胎流產者。

「伯伯,你牙齒要不要去補一下?」我實在忍不住問了一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博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