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仁醫師/博士
台中科博特診所院長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一位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拖著疲累的身體來找我調理體質,他並沒有家族病史,也從來沒聽過這病名,他自己推估可能和長期壓力大、少喝水、愛吃加工食品有關。。
劉博仁醫師/博士
台中科博特診所院長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一位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拖著疲累的身體來找我調理體質,他並沒有家族病史,也從來沒聽過這病名,他自己推估可能和長期壓力大、少喝水、愛吃加工食品有關。。
劉博仁醫師/博士
台中市科博特診所院長
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中心營運長
藝人賀一航賀伯因為大腸癌轉移過世,讓人想到二年前豬哥亮也是因為大腸癌往生,因此大家又開始關注大腸癌相關訊息。
記得65歲的丁先生從台北來諮詢營養療法,自己有一份家族事業,正準備交棒給兒子,沒想到因為大便帶血一個月,檢查後發現是直腸癌,醫師先做放射治療縮小腫瘤,再做手術切除腫瘤,也保住了肛門。但他心中相當不甘,打拼了一輩子的事業,結果還沒好好享受就面臨此一關卡。丁先生一直覺得自己怎麼會得直腸癌?
劉博仁 醫師/博士
科博特診所院長
菁英診所營運長
(版權歸作者 請勿任意轉載)
目前社會上無論談到任何話題,都比不上健康主題的重要。尤其是現在雖然醫學非常發達,但是面對一些疾病醫生仍然在努力突破。尤其是癌症,歷年來衛生署公布的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當中,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癌症皆名列第一名,因此,在談癌色變的今日,我們必須對於癌症的防治有基本的認識,千萬不要當癌症知識的文盲。
各位了解嗎,我們全身約有60兆個細胞,而根據統計一個正常人每天都會因為不同的情況而產生數百的癌細胞,更精確點,有些學者認為大概每天會產生300個癌細胞,所以不要以為目前很健康,因此就不注意身體,需知道如果沒有好好的保養身體,這每天所產生的數百個癌細胞只要有一個沒有被身體的免疫細胞所消滅掉,它就有機會變成所謂的腫瘤,繼而擴大,最後轉移,造成我們生命的威脅。
一位癌友在確診之後,希望用禁食來餓死癌細胞,天啊,現在還有人有這觀念,這讓我想到五年前報紙記者的採訪,給大家參考!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海鮮類食物有「毒」是沒有根據的說法,蒸魚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 報系資料照
藝人徐風昨天因癌症過世,生前瘦到只剩40公斤,讓人不捨,營養師分析,癌症患者消瘦的原因包括肌肉萎縮、化療、食欲差等,更怕患者存有迷思,怕吃太好「養大」癌細胞,還有人認為竹筍等「發物」會刺激癌細胞生長,海鮮、鴨肉「太毒」不能吃,或只大量吃蔬菜,結果卻因為高纖飲食帶來的飽足感,反而吃不下蛋白質。
台中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表示,晚期癌症患者因癌細胞分泌大量激素,蛋白質消耗快,導致肌肉萎縮。還有人因為化療、放療影響吞嚥功能或造成噁心、食欲不好,還有人因煩惱病情吃不下而暴瘦。
癌症已連續30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劉博仁提醒,癌症患者暴瘦,不利抗癌,病友應注意體重變化,兩、三個月內的體重降幅不應超過原體重的10%,例如70公斤者,若一下子瘦到63公斤以下,很容易因為體力不繼影響治療預後,甚至不得不中斷治療。
劉博仁醫師
營養醫學博士
台中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營養醫學門診主任、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抗衰老中心營運長
台中科瑩健康事業營養醫學顧問醫師(www.cowin.tw)
台中市澄清醫院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醫師
今天一位癌友問我:我做化放療,到底麩醯胺酸可不可以使用?
今天剛好聯合報癌症論壇(20150502A9)有營養醫學整合性治療研討會之報導,林口長庚醫院前醫療副院長黃燦龍醫師強調,大多數外科、腫瘤科、放射科醫師等臨床醫師都知道「麩醯胺酸」對於緩解癌症病患接受化放療,造成腸道與口腔黏膜破損副作用帶來的好處。因為左旋麩醯胺酸是人體中最重要的氨基酸之一,它可以減少化療造成的副作用,例如加速腸道黏膜修復,以及改善放射線治療造成的腹瀉情形,還可以強化人體免疫力與免疫活性。
因為一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2013年4月18日發表「麩醯胺酸及抗氧化劑硒(Selenium)對加護病房重症(休克)的病人合併多重器官衰竭者,雖然可以降低感染,但是會增加病人的死亡率之後,國內醫界少數醫師提出「全面勸止病人使用Glutamine(左旋麩醯胺酸)」的用詞與評論,造成不少長期使用左旋麩醯胺酸,用來改善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的癌症患者恐慌。
黃燦龍醫師指出,雖然這篇論文是具有前瞻性的臨床研究,也發表在頂尖的醫學期刊,但是若仔細從「病人分組」的角度來看,發現似乎有失公平,他在當時就發現了三大問題是極具爭議的。他說,此臨床試驗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國家,共有1,223位加護病房重症病患參與試驗,試驗分為四組,分別是使用左旋麩醯胺酸(靜脈注射或口服)、抗氧化劑硒、左旋麩醯胺酸加上抗氧化劑硒,以及使用對照組安慰劑,觀察加護病房重症病患在一個月中與死亡率的關聯。
第一個備受爭議的是參與試驗的重症病患腎衰竭的比例約占34~39%,第二個爭議點是同時有3~4個器官衰竭的比例也偏高,其中,使用左旋麩醯胺酸占了93人,左旋麩醯胺酸加抗氧化劑94人,相較於使用抗氧化劑的70人,以及使用安慰劑的78人,明顯多出15~16人,死亡率自然會受到影響。
我在輔助癌友度過放化療痛苦時,麩醯胺酸確實幫了大忙,所以各位好友,不要擔心,但儘量不要超過一天三十公克。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耳鼻喉科、睡眠醫學中心主任劉博仁醫師
許多癌友在營養醫學門診諮詢時會問我有關免疫療法的意見,以下這篇從聯合報摘錄的文章可以先給各位參考。
隨著國內罹患癌症的人數愈來愈多,不少患者把希望寄託在免疫療法,目前許多藥廠都在發展免疫治療,希望將它運用在主流癌症上,包括肺癌、肝癌、乳癌、胃癌等。不過,現階段國內免疫療法仍在人體臨床試驗階段,並非癌症的常規治療方法,因此免疫治療只是輔助療法而已,患者還須搭配化療一起使用。
免疫療法是利用人體自我免疫會攻擊外來細胞原理,不過,癌細胞卻會分泌抗原抗體(類似酵素),這時腫瘤就像戴上一層假面具,它能矇騙免疫細胞,讓對方誤以為癌細胞是人體正常細胞的一部份,導致自體免疫失去了殲滅外來物的功能。
不過,癌症的免疫療法卻能分化抗原抗體,並製作成免疫藥物,它教導免疫細胞辨識敵我,進一步撕掉癌細胞的假面具,了解誰是敵軍、誰是自己人,進而攻擊外來物,達到治療目的。
雖然免疫療法可能是未來治療癌症的療法之一,但它的作用方式及效果仍待證實;且免疫療法有可能造成細胞或病毒活化,造成原有B型肝炎或肺結核患者的病況加劇等副作用,因此癌友若有B肝或肺結核者,目前不可進行免疫療法,以免發生危險。
除了訓練免疫細胞辨識敵我,有人採取食療或服用保健食品來增強免疫力,但它是抗癌其中一種方法而已,患者仍須接受常規治療,才能有效對抗癌症。
覆盆子與抗癌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耳鼻喉科主任 劉博仁醫師
(版權歸作者 請勿任意轉載)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一般人會充滿恐懼感,甚至不敢面對這個問題,在2008年8月出版的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刊登了一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 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研究,發現黑覆盆子( black raspberry)可以預防致癌物質所引發的基因突變,因此對於預防癌症,有相當的效果。Gary D. Stoner教授他在餵食老鼠一般飲食以及加強5%覆盆子冷凍乾燥萃取物三週,再注射致癌物質N-nitrosomethylbenzylamine,然後評估食道細胞基因的突變率,發現一般飲食的老鼠有高達50%的突變率,而服用覆盆子冷凍乾燥萃取物這組完全無變化,因此認為黑覆盆子可以在細胞內影響許多的引起癌症的訊息傳遞,因此被認為應該可以作為癌症預防的物質。
其實在植物類當中,有關植物化合物 ( phytochemicals ) 在預防或是治療癌症的研究相當多,政府提倡天天五蔬果,甚至美國營養醫學會提倡的蔬果五七九,如果你是這信條的遵循者,准沒錯。
在營養補充方面,包括鈣、胡蘿蔔素、大蒜、綠茶、葉酸、薑黃素(Curcumin)、硒、鍺、乳薊草成分silymarin、維生素A、C、D、E、K、黃豆製品(genistein)、 葡萄籽萃取物、退黑激素(melatonin)、菇類多醣體、纖維素、益生菌等等都是應該注意的。我建議一般人注意您家族有哪些癌症病史,請教專業的營養醫學醫師來給予指導,如此才是對自己生命的保健負責任。
一位堅強的「少奶奶」— 談乳癌患者的營養補充法
營養醫學碩士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耳鼻喉科主任 劉博仁醫師
(版權歸作者 請勿任意轉載)
那一天,我正在閱讀一些新的論文資料時,一通來自某大學熟識的老師的電話,說她的妹妹因為乳癌做完手術及化療,想跟我約個時間談一談有關乳癌的保健,時間就安排在隔天的營養醫學門診。
當天,我看到一位頭戴著毛線帽、臉色微微蒼白的張小姐來到診間,她是一位40歲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士,當她一坐定,用些微虛弱的聲音問道:「劉醫師,我姊姊建議我來找妳,問問有沒有像我這類病人比較好的營養補充品?」
我看了一下她的病歷,她當初是因為右乳房有無痛性乳房腫塊二個月,來到一般外科門診檢查,經切片以及後續的手術結果確定是乳癌第二期。其實一般乳癌的患者除了無痛性的乳房腫塊以外,其他症狀包括乳頭凹陷、乳頭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乳房外型改變、局部凹陷或凸出、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或紅腫或潰爛、還有腋下發現種大的淋巴腺,政府也一直建議婦女一定要常常檢視自己乳房,一有異常,就應該快點到醫院檢查。
那位愛吃五更腸旺的老伯—談大腸癌的營養治療
營養醫學碩士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劉博仁醫師
(版權歸作者 請勿任意轉載)
第一次看到范老伯,就覺得印象深刻,前上門牙因為手術麻醉而掉了一顆,兩側稀疏的頭髮使命的往前額梳過來,想要蓋住幾乎全禿了的光明頂,我看了他的病歷,是一位七十歲大腸癌的患者,已經做過手術。
台灣近五年來,大腸直腸癌無論在發生率及死亡率皆已上升至男性及女性的第三位,飲食逐漸西化,應該是大腸癌逐年增加的主因。
「劉大夫你好,我看你滿年輕的,聽朋友說你懂一些營養,我來找你想聽一聽你的意見。」老伯操著重重的外省口音,不過丹田還蠻有力的。
台灣的檳榔西施文化看紅唇族的夢魘—口腔癌
醫學碩士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
耳鼻喉科主任 劉博仁醫師
(版權歸作者 請勿任意轉載)
張先生是一位三十五歲的壯年人,九年前因為口腔有一些白斑來找我診治,當初除了將白斑作雷射手術切除以外,病理報告是良性的,知道他吃檳榔已經有多年了,可是勸他也沒有改。
去年他又來了,這次是因為右邊的舌頭破了一個洞,有三個星期,當我一看就覺得不妙。因為外觀看起來與一般良性的口腔潰瘍不同。果然切片證實是口腔癌,全身檢查並未發現轉移,所以做了部分舌頭切除手術,脖子的淋巴腺也一併部分切除,還好都未發現轉移。這回他真的怕了,檳榔不敢再吃。像這種屢勸不聽的患者比比皆是,今年衛生署統計資料發現,國人口腔癌已位居男性國人癌症死亡原因第4名,患者多為40、50歲壯年男性,對家庭影響甚巨,口腔癌成為國民健康局積極防治的目標之一。口腔白斑或是紅班,稱為癌前期病變,沒有症狀,可能轉變成癌細胞的機率各家報告不一,從3%到18%皆有可能。
「劉醫師,現在我都勸我的狐群狗黨朋友戒檳榔。」張先生每次看門診都喜歡開玩笑。
魚油的DHA可殺死神經母細胞瘤
劉博仁醫師
營養醫學碩士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版權所有 請勿隨意轉載)
癌症治療飲食原則及抗癌營養素
劉博仁醫師
營養醫學碩士
科瑩健康事業有限公司顧問醫師
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講師
(版權所有 請勿隨意轉載)
(一)癌症治療的飲食原則
國人10大死因 多與肥胖有關
劉博仁醫師
營養醫學碩士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科瑩健康事業有限公司顧問醫師
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講師
耳鼻喉科主任
(版權所有 請勿隨意轉載)
癌症成因
劉博仁醫師
台中澄清醫院營養醫學門診主任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面對日漸高齡化的時代來臨,癌症無疑地是二十一世紀健康相關研究最關注的話題,從1972年後,癌症就已經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截至目前2012年,連續30年這死亡殺手一直穩坐死因排行第一名,也難怪人人談癌色變。依照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資料顯示2008年總計有7萬9818人罹患癌症,平均每六分35秒就有一人罹癌,罹癌速度相較於2007年則增快21秒,罹癌率千分之3.5,而癌症總死亡人數為3萬8913人,每13分5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
許多患者知道自己罹患癌症後,大多數會想為何是我?記得五年前一位45歲好友突然被宣判腎臟癌末期,痛苦的告訴我,他既不抽煙也不喝酒,只是腰部隱隱作痛,如此持續三個月,原先以為是打球扭傷了腰,經我提醒趕緊做檢查,竟然發現是腎臟癌末期,即使化療放療也無法控制住病情,短短四個月即離開人世。「為什麼是我?」經常是罹癌患者心中的問號。
l 硒(Selenium)
1. 機轉:硒為體內抗氧化酵素麩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重要成份。GPx經由抑制脂質的氧化或過氧化物的破壞,而保護細胞和胞器的膜,預防核酸的變性;另外可以提高巨噬細胞或嗜中性球的活性,減少癌細胞生成的機會。對於可能已經形成的癌細胞,硒可經由硫氧化還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以及抑制二型環氧化酶(COX-2),來達到抑制發炎、癌細胞生成,與促使癌細胞凋亡(apoptosis)。硒存在於許多的食物中,其中以南瓜、番茄、大蒜、洋蔥、海產等為最多。
2. 建議劑量:每日200-1200微克。
3. 劑型:建議以硒酵母補充,因為以結構來說,有機硒(硒酵母、硒甲硫胺酸)比無機硒(亞硒酸鹽、硒酸鹽)在腸道吸收率較高,且較無慢性中毒的危險性,因此我建議大多數癌症患者應補充硒酵母。
4. 注意事項:肝、腎功能不全者需注意劑量之調整。
抗癌要吃好 別怕養大癌細胞
2013/03/18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海鮮類食物有「毒」是沒有根據的說法,蒸魚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 報系資料照
藝人徐風昨天因癌症過世,生前瘦到只剩40公斤,讓人不捨,營養師分析,癌症患者消瘦的原因包括肌肉萎縮、化療、食欲差等,更怕患者存有迷思,怕吃太好「養大」癌細胞,還有人認為竹筍等「發物」會刺激癌細胞生長,海鮮、鴨肉「太毒」不能吃,或只大量吃蔬菜,結果卻因為高纖飲食帶來的飽足感,反而吃不下蛋白質。
台中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表示,晚期癌症患者因癌細胞分泌大量激素,蛋白質消耗快,導致肌肉萎縮。還有人因為化療、放療影響吞嚥功能或造成噁心、食欲不好,還有人因煩惱病情吃不下而暴瘦。
癌症已連續30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劉博仁提醒,癌症患者暴瘦,不利抗癌,病友應注意體重變化,兩、三個月內的體重降幅不應超過原體重的10%,例如70公斤者,若一下子瘦到63公斤以下,很容易因為體力不繼影響治療預後,甚至不得不中斷治療。
劉博仁說,患者最常見的迷思是過度忌口,這不敢吃、那不敢吃,更怕吃太營養會壯大癌細胞,以致於營養不良。還有些人擔心竹筍、香菇、芒果、魚等是「發物」,會刺激癌細胞生長,但發物主要是針對過敏體質,癌友少量攝取並不影響。
我是一名鼻咽癌患者,當初因為脖子突然腫了一塊,後來經過醫師診斷為鼻咽癌第三期,當然沮喪的我認為為什麼那麼倒楣我會得癌,不過也漸漸調適自己。接受為期三個月的電療加上化療,當醫師宣佈我的癌細胞已暫時清除乾淨,心中非常高興,不過隨之而來的後遺症讓我痛苦不堪,包括喉嚨疼痛,吞嚥困難、口乾、脖子因纖維化而變硬、耳朵流膿, 劉 醫師囑咐我一定要定期追蹤。後來我問 劉 醫師需要補充些什麼營養劑來保養?因為親朋友為我好而提供許多保健食品,不過我都不敢嚐試。 劉 醫師為我開了一些保健配方,包括:上消化道之修復之營養胺基酸、抗癌的硒元素、抗氧化的綜效抗氧化劑、高單位B群維生素等,雖然好像很多種,不過現在脖子好像比較沒那麼硬了,而且口水也比較多了,真得很感謝。
醫學碩士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
耳鼻喉科主任 劉博仁醫師
(版權歸作者 請勿任意轉載)
頭頸癌泛指發生在頭頸部位的癌症,若依部位來分類,則可區分為三大類包括:口腔癌、咽喉癌及鼻咽癌等,在台灣是六大癌症之一,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超過七千名新增病例,在癌症防治方面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頭頸癌的治療根據發生部位及疾病分期來決定,牽涉到十分複雜的多專科團隊決策,而最主要的治療策略包含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大部分的病患可能需要合併治療來達到最好的療效,然而合併治療(手術、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所帶來的相關副作用以及對病患生活品質的影響,則需是每個病患的生理狀態及意願加以調整。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是近幾年來癌症治療的重要突破,頭頸癌的治療因為標靶治療的加入也明顯改善治療的結果。頸癌的標靶治療則有Cetuximab(爾必得舒),Cetuximab是一種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的單株抗體,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擴散、增生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的目標,因為不會對正常細胞產生毒性,因此沒有化學治療常見的骨髓抑制導致病患抵抗力變低的問題,也沒有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反應如青春痘狀的紅疹、皮膚乾燥,經過適當的護理大部分病患都能承受,治療的安全性比傳統化學治療好。
目前Cetuximab在頭頸癌的治療,已具有完整的第三期臨床試驗證實其療效,針對於局部晚期的頭頸癌,Cetuximab合併放射線治療可以延長局部腫瘤控制時間及存活期近20個月。而針對復發/轉移性頭頸癌的治療,Cetuximab合併Cisplatin為主的化學治療,也同樣可增加80%腫瘤反應率、延長70%疾病控制時間,延長36%整體存活期,這也是近三十年來這類病患治療效果最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