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仁醫師/博士
台中科博特診所(Captain Clinic)院長
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一位四十多歲女士,不抽菸、不喝酒,居然罹患子宮內膜癌,焦慮沮喪之際來找我檢查調理,居然發現她尿液中環境荷爾蒙代謝物有五項超標,其中的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代謝物超標160倍,這真的是有夠誇張!
當衛福部公布2017年國人十大死因時,癌症連續蟬聯36年十大死因之首,與2016年度相比,惡性腫瘤死亡率上升了0.4%,不過,不管何種癌別,這次報告居然發現乳癌與攝護腺癌是唯二死亡率上升的癌症。這當中發生何事?其實專家們心知肚明,這二種與荷爾蒙接受器有關的癌症應是嚴重「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污染所造成結果。
談到塑化劑,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雙酚A(PBA),因為可以幫助塑膠製品軟化,所以被大量使用在水瓶等製品,甚至是嬰兒奶瓶,可是證據發現,雙酚A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會造成人體性器官發育受影響,不但會造成男嬰陰莖發育短小,也會造成女童初經以及乳房發育提早,因此早在2011 年歐盟就已經禁止了。
有人問我,塑化劑到底有多少種類?目前文獻找得出來的多達數百種,不過大致說來我會以尿液檢測來看以下幾類塑化劑:
- 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目前大多數的塑膠用品都屬於此類,許多洗髪精、香水中的定香劑都含有,其中以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最多,這也是2011年台灣食安事件塑化劑的主角之一。
- 對羥基苯甲酸酯類(parabens):因為具有抑菌效果,所以普遍使用於化妝品、藥品,甚至是食品添加物中。
- 酚類(phenols):包括著名的雙酚A、壬基苯酚、丁基苯酚等都是,許多乳化劑、填充劑、清潔劑、塑膠水壺、受污染的食物、新衣服染劑等都有它的蹤跡,是一種強烈的內分泌干擾物,與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都有關。
我特別要強調連一般瓶裝水都要小心,2018年3月,美國非營利媒體組織Orb Media公布的摘要指出,由紐約州立大學佛勒多尼亞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Fredonia)微塑膠研究人員梅森(Sherri Mason)研究發現,自5大洲9國共19地點,購買11品牌共259瓶水,結果發現259瓶中,僅7%(19瓶)不含塑膠微粒,其餘93%含有聚丙烯、尼龍和聚酯粒(PET)等,這是很重要訊息,如果有患者問我喝不喝瓶裝水?我會回答:「除非我快渴死了。」
目前全世界許多國家包括台灣,都逐漸意識到塑化劑帶來的威脅,也紛紛提倡「減塑生活」,我舉雙手贊成,初期可能帶來大眾的不方便,但站在降低罹患「塑疾」以及環保的角度,實在是應該盡快配合啊!
文摘自『劉博仁不藏私的功能醫學新王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