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2-01-01 上午8.59.47

劉博仁醫師/博士

科博特診所

菁英診所

文章來源:劉博仁不藏私的健腦秘密

生命的維持需要持續的互動

一位六十五歲退休二年的王先生,由他的女兒陪同過來,沈默寡言的王先生靜靜的坐在一邊,女兒告訴我,母親過世之後,父親獨自一個人住,但是在上班時還有重心,也算活躍,與同事互動都還不錯,可是自從退休之後經常悶悶不樂,整日坐在家中看電視,睡眠時間也不一定,有的時候晚上七八點就上床睡覺,凌晨二三點就跑起來,然後又坐在電視前發呆。直到最近女兒發現父親食慾不佳,體重掉了五公斤,她帶父親去看家醫科門診,醫師說爸爸有肌少症現象,鼓勵他運動,後來又帶他去身心科門診,醫生說他有憂鬱症,接著又因為覺得他反應變慢,又看了神經內科,醫生說他已經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最終女兒帶他父親找我,看看我有什麼營養療法可以協助。

我看了看,只覺得王先生面無表情,直覺他是過於孤單,退休後生活失去了重心,沒有任何興趣的他不知道生命的意義,骨子裡開始了自我放逐的生活。我花了將近半小時與王先生聊天,知道他年輕時曾喜歡跳跳國標舞,鼓勵他找一家舞蹈社重溫國標舞的舞步,最後女兒也在一旁推波助瀾,還馬上幫他找了一個補習班,另外,我提議讓王先生養一隻寵物,女兒覺得這是好主意,後來經朋友介紹找了一隻小柴犬放在家中讓父親照顧。各位知道嗎,現在的王先生開心極了,在與舞蹈班的同學互動,加上小柴犬的活潑生命力渲染之下,他又開始活躍起來,又因為營養加持,肌肉逐漸恢復,憂鬱已一掃而空,回診時說話的神情與剛來看診時簡直天壤地別,他女兒告訴我,是我打開他父親內心的一道窗口,說我給他父親上了一堂心靈課程,真的很感謝我。這是三年前的一個個案,讓我印象深刻。

社會隔離或是孤獨感的確與認知功能衰退以及憂鬱有關。2015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健康科學中心麗莎・伯斯(Lisa Boss)在【國際老人精神醫學期刊】(Int Psychogeriatr)發表了孤獨(loneliness)在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該統合研究納入從2000年至2013年的十項文獻,分析結果發現孤獨感在很大的程度上與認知功能呈現顯著負相關,特別是在整體認知功能或一般認知能力、智商、處理速度、即時回憶和延遲回憶等領域。簡單說,孤獨久了,與人互動降低了,大腦的一些神經元連結自然就減少了,當然認知功能下滑是可以理解的。2018年土耳其Artvin Coruh大學教育學院學者在【國際社會精神學期刊】(Int J Soc Psychiatry)針對孤獨感對於憂鬱症的影響做了一個系統性回顧研究,在分析了88項研究共40,068人次之後,發現孤獨感對憂鬱症有顯著的中等程度影響。看完了這些研究,再回頭看王先生的案例,不難發現我為何要說服孤獨生活的他去參與一些課程活動的動機了,當然,也看到效果了。

另外,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年代也是大家必須注意的問題,因為過度網路使用,減少了與同儕之間的實際互動,可能造成睡眠剝奪、飲食型態品質降低、運動減少、離線焦慮感增加、網路依賴、網路霸凌、負面情緒等問題,未來人格發展也會受到極大影響,包括認知功能、人際關係、憂鬱症、失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藥物以及酒精依賴發生率也比較高。

如何重啟互動人生?

 所以在提倡大腦健康的各項生活型態時,參與一些活動來適度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提升生活樂趣是相當重要的,以下是簡單的建議,提供給大家參考:

  1. 從增加親朋好友互動頻率開始:個性開朗的人本來就無懼社交活動,但是許多孤獨感強烈的人本性內向居多,你要求他去參加一些陌生人的活動是困難的,可以先從自己熟悉的人開始,例如偶爾找親戚用餐喝咖啡,聯絡多年好友泡茶談心,我母親不喜歡社交,但是偶爾與國小同學聚餐,回家之後可以跟我談三天三夜他們的趣事,這是正面的,對情緒抒發也是良性的。不愛運動沈溺於網路世界的小孩,此時父親母親陪同參與運動是最佳良方,每次遇到過動兒或是妥瑞兒,我都會建議父母親輪流陪同小孩打球或是共同運動,不但小孩專注力提升,親子關係也會大耀進。
  2. 參加有共同目標嗜好的社團:例如之前提到王先生藉由參與國標舞班變得積極開朗;也有人參加繪畫社團,融入藝術創作的同時,也為人生遲暮劃下一道道彩虹;也可以參加樂器學習課程,例如薩克斯風或是二胡演奏,一位醫師告訴我他在五十歲以後最快樂的事就是每週二次的樂友團練,不但練出興趣,也練出肺活量,開心極了。小朋友也可以鼓勵他們不在壓力之下參加有興趣的課程,記得一位網路成癮又注意力不足的小妹妹,我鼓勵她參加喜歡的街舞班,後來不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獲得改善,而且還變成街舞社的表演成員,父母親都很開心。
  3. 學習下廚:很有意思吧,藉由學習下廚健康煮菜,不但可以學到健康的飲食觀念,還可以增加許多樂趣,讀者經常看我在社群媒體FB下廚的成果,其實是很有成就感的。另外有研究顯示,認知功能障礙或甚至有失智情形的人,可以藉由下廚煮出過去熟悉的菜色,色香味的感受會激發起大腦許多的神經迴路,刺激海馬迴的活絡,有助於改善認知功能。一位女士告訴我,她最療癒的時候就是看食譜然後煮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然後被家人清光光,即使後頭洗碗有些累也不厭倦。
  4. 參加良善團體活動:參與團體活動,絕對是一道打開視野的良方。不管是宗教活動、志工、社團都可以。一位退休的陳老師,因為情緒低落加上體力衰落,經常覺得自己老而無用,後來我請她去參與醫院志工,經過錄取訓練之後,她說在第一次協助護理師班推患者去心導管室,看到患者從休克到康復,雖然導管是醫師做的,但是她終於覺得自己很偉大,因為她也間接參與了救人過程。另一位師兄本來深受躁鬱症之苦,他告訴我,在一次偶然機緣之下參加某佛教團體活動之後,每日開始接觸佛法以及聽聞法師的講經,尤其一次聽到金剛經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講解之後,更將心內牢籠打開,頓悟人生之須臾,努力修為,最後躁鬱症改善,睡眠也覺得舒坦。不過我特別說良善團體活動,是因為社會總有一些出發點不好的斂財團體,如果一不小心進入,只怕反而造成傷害。
  5. 參與社區關懷照顧據點的活動:目前衛生福利部與各縣市政府都有推動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提供老人、失能、失智患者一個照護以及團體治療的團隊,值得大力推廣。我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姨患者,因為已經被診斷失智,因為生活單調,加上她經常在自家走失,女兒後來將阿姨送到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參加活動,藉由簡單運動、烹飪課程、團體唱歌跳舞,阿姨後來認知功能有進步,情緒也開朗許多,與女兒互動增加,後來女兒告訴我:「參與社區活動加上營養療法,比單純吃藥有用」。
  6. 參與其他生命體的照顧:包括養一些寵物來增加生命上的刺激互動,養一些植物,感受一花一世界的美好,這種寵物療癒或是植物療癒在身心地照顧上,具有相當不錯的輔助效果。

 

 

arrow
arrow

    劉博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