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博仁
多年前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國小二年級學生的請假條,請假原因是「皮在養」,雖然癢字寫錯了,但看了還是令人不覺莞爾。不過,在哈哈大笑之餘,各位讀者可知道,這類皮膚易癢的患者,其實在我營養醫學門診中的比例非常高,可見此過敏疾病是非常令人困擾的。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癢,到了晚上還會更加嚴重,許多患者會發癢到翻來覆去睡不著,嚴重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有些患者還因此心情沮喪,罹患憂鬱症。
提醒爸媽,如果幼兒有異位性皮膚炎體質,一定要趁早調理,因為醫學上有所謂的「過敏進行曲」,意思就是如果沒將過敏體質調整好,長大後很可能也會罹患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等,千萬不要等閒視之。
<專家建議>生活調理處方 天然卡好
以下是我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所建議的生活調理處方:
1.不要用太熱的洗澡水洗澡,免得皮膚變得更乾燥。洗完澡後可以搽無防腐劑、香精的乳液,保持皮膚的濕潤。
2.選擇衣服時,盡量以吸汗又透氣的純棉材質為主。
3.適度規律的運動:每日適度緩和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跳舞、瑜伽、氣功等為主。可以調節自律神經,促進免疫平衡。如果皮膚狀況允許,盡量在太陽升起後60分鐘或太陽下山前60分鐘曬些太陽,以促進皮膚維生素D之合成,因為維生素D可以降低異位性皮膚炎之發炎反應。
4.多吃天然的食物,少吃人工色素、冰品、過甜食物、含添加物飲料、防腐劑的罐頭和果汁等加工食品,煙燻燒烤類的食物也盡量不要碰。尤其市售罐裝飲料、冷飲等,不但糖分高易使白血球活動力降低,弱化免疫系統,而且所含之各式茶精、香精會加重肝臟負擔,使得排毒力減弱,增加過敏毒素的負擔,加重副交感神經刺激,導致皮膚容易微血管擴張,皮膚炎情形不易獲得改善。
5.睡眠充足:盡量晚上10點上床睡覺,並且培養良好睡眠習慣,如此可增加深度睡眠腦波比例,促進生長激素以及褪黑激素的分泌,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
6.舒緩壓力:以音樂、藝術、旅遊、文藝欣賞、靜坐冥想等方式來紓壓,如此可以降低自律神經緊張,也可幫助改善過敏體質。
7.每日排便順暢:便祕會增加腸內毒素及壞菌滲入體內機會,加重過敏體質的負擔,故每日2000C.C.的白開水,加上一天五至七份拳頭大的無過敏蔬果,配上益生菌的補充,如此促進每日排便順暢,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機率。
<專家建議>洗澡有撇步 癢癢別再發
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或大人其實都很辛苦,不只是發作時癢得令人難受,就連洗澡也會令人痛苦不堪。因為皮膚乾燥,只要稍微不注意,洗到沐浴乳或是非中性肥皂,皮膚立刻會癢到讓人受不了,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抓癢、破皮、發炎,導致好不容易好轉的皮膚,馬上又失控了。
曾有一位患者母親告訴我,她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建議用燕麥片幫孩子洗澡,於是她就在大賣場買了幾包燕麥片,然後用紗布包起來,泡在水中會呈現白色粉狀,替她寶貝洗澡,發現效果還不錯。我的看法是,燕麥片泡水會溶出一些多醣,因此可讓皮膚有些許保濕作用,但若對燕麥麩質過敏的患者,則仍須小心。
一般說來,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洗澡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 盡量不要用沐浴乳或非中性肥皂洗澡,應選用無香精、中性、天然的肥皂來洗澡。
2. 嚴重時,應以溫水稍做沖洗,連肥皂都不宜使用。
3. 洗澡水溫須控制在34℃至37℃。
4. 每日一至兩次,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5. 沐浴鹽、沐浴油、泡沫浴會使皮膚更形乾燥,所以應避免使用。
6. 洗完澡後應立刻搽上天然、無香精之保濕乳液,或是凡士林藥膏。
7. 綿羊油以及綿羊乳液含有羊毛脂,也會引起過敏,必須避免。
通常,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會使用類固醇藥膏來緩解搔癢症狀,但這些藥膏如果長期使用,很有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包括皮膚萎縮、皮膚變薄、微細血管擴張、毛囊炎、色素脫失、傷口感染不易癒合、拉扯紋的形成等等。所以皮膚外用藥膏一定要在醫師的指示下塗抹較安全。
<作者小簡介>劉博仁
現任台中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耳鼻喉科主任、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頭頸癌治療團隊召集人、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講師。
過敏到底能不能治好?有沒有可能終生不再犯?相信是很多人心中的問號,也是急迫想知道的答案。希望以營養醫學的專業處方和多年臨床經驗成功案例,為過敏一族打造健康奇蹟。即將出版《過敏不一定靠藥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