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醫學與癌症   專業版之一

 

摘自台灣醫界2014年5月號

 

劉博仁    張金堅*

台中澄清綜合醫院耳鼻喉科

*台中澄清綜合醫院外科

 

   

    長期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一直也是醫界熱門的研究主題,從手術、化療、放療到標靶,醫藥界持續不斷的努力研究,希望能對癌症治療有所突破。而在營養學界也已經從一般膳食的分配調理,進入到營養素對於細胞分子層面的影響,尤其在營養醫(nutraceutical)礎研究下,其中營養與基因的交互作用所帶來的癌症防治面的衝擊也是醫界應多探討的。

 

營養素與基因層面之交互作用

    這涵蓋了二個層面,一為營養基因體學(nutrigenomics),一為基因營養學(nutrigenetics)。每個人的生理以及病理特質皆是由基因型(genotype)以及表現型(phenotype)之總和,基於基因多型性(polymorphism)的特質,因此各體之間存在更多差異,此基因多型性影響了基因的表達以及蛋白質轉譯出來的活性。營養基因體學涵蓋的研究包括食物、營養素對於基因層面的調控,諸如組蛋白之乙醯化及去乙醯化調控、DNA 胞嘧啶甲基化(特別是5’-CG-3’),或是多胜肽轉譯後修飾(phosphorylationglycosylationhydroxylation)等。而基因營養學是透過檢測個人基因型,探討個人基因型與營養代謝相關的差異,例如肝臟內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轉錄因子結合,可促進脂肪酸氧化以及分解,對於腫瘤之凋亡、抗血管新生等都有影響。

 

一般運用在癌症病人營養素之機轉

 

   抗癌營養補充品充斥市面,當然相關研究也突飛猛進,有些是療效顯著的,有些是效果不彰的,有些是口耳相傳但學術上是無用的,有些是廣告商推波助瀾的偽科學,以下筆者將目前常見的抗癌輔助營養素最新的研究做一簡單整理,提供醫界先進參考。

 

微量元素

(Selenium)

    硒對於身體相當重要的二個關鍵角色就是抗氧化酵素以及甲狀腺素代謝的參與。硒為體內抗氧化酵素麩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重要成分。GPx經由抑制脂質的氧化或過氧化物的破壞,而保護細胞和胞器的膜,預防核酸的變性;對於可能已經形成的腫瘤細胞,硒可經由硫氧化還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以及抑制COX-2,來達到抑制發炎、癌細胞生成,與促使癌細胞凋亡(apoptosis)。體內含有硒的蛋白約有50多種,沒有了硒,這些酵素無法發揮功效,造成過氧化脂質增加,動脈硬化、老化、心臟衰竭、癌症等疾病容易上身。另外甲狀腺素的活化需要脫碘酶,硒也是它重要輔因子。沒有硒,甲狀腺素無法活化,會產生甲狀腺功能低下之症狀。硒存在於許多的食物中,其中以南瓜、番茄、大蒜、洋蔥、海產等為最多。不同癌症對於硒之反應可能與基因多型性有關,研究顯示低硒的攝取合併硒蛋白基因之單核苷酸基因多型性(SNP)變異可能造成大腸直腸黏膜癌變(1)。另外,硒的防治癌症效果也與硒結合蛋白(SELENBP1)之表現有關,例如研究發現SELENBP1或許可做為乳癌病人是否需要補充硒的一項重要蛋白質標記。(待續)

 IMG_67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博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