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香港鼻? 談黴菌性鼻竇炎

 

營養醫學碩士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 劉博仁醫師

(版權歸作者 請勿任意轉載)

 

王先生(化名)因一邊鼻塞、頭痛,而且有大量的黃綠色鼻嚏倒流至喉嚨,經診斷可能是罹患單側的黴菌性鼻竇炎,跟 王 先生解釋後,還是弄不清楚。我對他說,就好像足癬乃足部黴菌感染,俗稱香港腳;而你的鼻竇可能就是黴菌感染造成鼻竇炎。 王 先生當下頓悟回答:「那我得的就是香港鼻了?」

 

事實上,並沒有「香港鼻」這個名詞,但鼻竇炎卻有因黴菌感染造成者,而且有些治療起來頗為棘手。目前臨床上有四種分類:

 

1.急性侵入型:又稱為猛爆型黴菌性鼻竇炎,以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較易得到,其他如因慢性腎衰竭或嚴重腹瀉造成代謝性酸中毒、化學治療後、器官移植後因服用免疫抑制劑、愛滋病毒感染、其他血液疾病等。一般致病菌以白黴菌屬或麴菌屬為最多。而其中以白黴菌感染後造成之動脈內彈性板破壞,進而造成動脈瘤或血栓最為可怕。治療以手術擴創及抗黴菌藥一起控制,而且根本的內科疾病要一起控制,否則致死率增高。

 

2.慢性侵入型:此類患者較易有異位性體質;Chakrabarti曾發表有百分之八十二•四的患者免疫球蛋白E升高及百分之九十二•九的患者對麴菌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切片必須有黏膜侵犯才算。

 

3.黴菌瘤:一般是在做頭部X光或電腦斷層時偶然發現的。病人多無症狀,而這所謂的瘤也只是黴菌集結在單一鼻竇內(多為上頜竇),且並不具侵犯黏膜特性,所以也有人翻成黴菌球。

 

4.過敏性黴菌性鼻竇炎:病人一般會有非常黏稠、不易斷離的鼻內分泌物,醫學上稱為過敏性黏液。醫師Bent和Kuhn為此型鼻竇炎訂定符合條件有四點:

 

●經由病史、皮膚試驗或血清學檢查確定為第一型過敏反應。

●鼻息肉症及電腦斷層特徵。

●組織學上並無黴菌侵入黏膜組織,並且黏液富含嗜伊紅性血球。

●鼻竇內含物之黴菌染色鏡檢或培養呈陽性。

 

臨床上前二項為侵入型,後兩項為非侵入型,有時無症狀患者是否要手術,也需要醫師的判斷。因為若電腦斷層判讀為單側性的話,有時要考慮的情形就比較多了(見表),因此若為考慮腫瘤的可能,幾乎醫師會建議病人做手術探查,以便清除病灶。

 

總而言之,鼻竇炎有細菌感染、過敏造成,或者是黴菌感染,對症治療非常重要。

 

(表)單側鼻竇病變之可能

細菌感染

鼻息肉

黏液囊腫

黴菌性鼻竇炎

異物

齒源感染或廔管

腫瘤(良性或惡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劉博仁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